——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 刘长发
一、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
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从保持我国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出发,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上提出:
“在适度扩大总需求量的同时,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,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,失去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。”
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,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制度性改革。
可概括为:供给侧+结构性问题+制度性变革。
1、供给侧=社会总生产=产品总和
2、结构性问题是指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瓶颈问题,即制度性问题,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动力不足问题,尤其是创新驱动力不足问题。
市场需求拉动
经济发展动力 政策推动
创新驱动
其中创新驱动为内生动力。
3、所谓改革就是要针对制约经济发展动力释放的制度性问题进行变革,这种变革既包括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,也包括企业微观层面的。
4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,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。
(1)质量的提高主要是指:增加有效供给、减少无效供给、遏制有害供给。
(2)效率的提高主要是指:提高资源利用效率、资本产出效率、劳动生产效率。
(3)生产力水平主要是指: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。
二、当前建材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
(一)产业结构包括产业技术结构、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。当前建材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:
1、技术结构方面
(1)产业技术趋同化现象普遍存在。
(2)拥有的核心技术少,大多处在价值链低端。
2、产品结构方面
(1)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。
(2)主要停留在原材料制造为主的阶段,产品深加工率低,深加工度更低,产品大都处在中低端,一方面产能大量过剩,另一方面许多市场需要的高端产品又无力提供。
3、组织结构方面
(1)产业集中度不高,尤其缺乏具备引领能力的领军企业。
(2)产业链各环节协调性不高,产业生态体系远未形成。
(二)上述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所引发的市场表现就是市场秩序失范,究其原因,包括如下几个层次:
第一层次:创新支撑不足
第二层次:现行房屋建造方式制约新产品应用
第三层次:现行建筑管理体制又制约着房屋建造方式的转变
三、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
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本质是推动产业升级,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也正在于此,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包括产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,当前建材工业的转型升级主要应从制造水平提升、产品提升、管理提升三个维度展开。
(一)提升制造技术,促进建材制造业效率的进一步提升
1、优化工艺技术与装备,促进生产制造技术升级甚至换代。
2、发展绿色制造技术,推动绿色、低碳、循环、可持续发展。
3、发展智能制造技术,推动智能化发展。
(二)推动产品升级,增加产品功能,提升产品价值
1、推动产业融合技术发展。
2、大力发展产品设计技术。
3、大力推动建筑部品产业发展。
4、大力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矿物功能材料。
5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。
(三)提升产业管理水平,促进产业运营能力升级
1、高度重视产业战略性管理,全面提升产业战略管理水平
(1)产业发展战略事关全局、事关长远、应上升为企业管理的头等大事。
(2)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战略,关键在于准确地把握未来,洞察潜在的市场需求。
2、高度重视商业模式设计,提升运营水平
3、下大力气培育行业领军企业,充分发挥行业领袖的引领带动作用
四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创新突破
(一)行业发展已进入全面创新驱动时代
通常说,产品=资源+资本+知识,产品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产品知识含量的多少,构成产品的知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:
市场洞见知识——通过战略创新获得。
产品设计知识——通过设计创新获得。
产品生产知识——通过技术创新获得。
产品应用知识——通过技术创新获得。
产品市场运营知识——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获得。
(二)培育和打造创新型企业既是创新突破的切入点,也是创新突破的落脚点。
1、所谓创新型企业是指那些具备明晰的创新战略引领、创新治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完善、具有强大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且具备可持续增长潜力的企业。
2、打造创新型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:
(1)高度重视创新战略的制定——方向比努力更重要。
(2)构建完善的创新治理体系,建议实行首席创新官制度。
(3)完善并健全创新管理制度,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和知识成果管理机制。
(4)高度重视创新文化建设,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。